2021年1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頒布兩周年。在近日由中國衛生法學會、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醫療衛生法制研究室、中華預防醫學會公共衛生管理與法治分會主辦的學術研討會上,業內專家對該法實施以來取得的成果及遇到的難點問題進行了研討和交流。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衛生法學會常務副會長王晨光:拓展和細化是應有之義
《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頒布兩年來,在衛生健康領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部法律是一面旗幟,引導衛生健康領域立法不斷完善。這部法律也是一個堅實的基礎,其他法律規章都要和它對接。
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痘踞t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作為國家層面的一個基礎性法律,還需要進一步拓展和細化。比如,地方政府如何建立協調溝通機制?健康評估到底怎么做?醫務人員的薪酬如何保障?從這個角度來講,這部法律的落實,各地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絕不是“制定完一部法律,到處宣講一下就行”這么簡單的事情。
另外,一些基礎性理論問題也需要通過拓展和細化來解決。比如大健康理念落實到每一個具體制度層面和操作層面意味著什么?怎樣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保障公民健康權?在推動這部法律落實過程中,無論是制度構建,還是理論研究,都需要進一步深化和拓展。
筆者認為,《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的落實和深化,需要我們具備系統觀,不能抓住某一點或某一個具體制度孤立地去研究。目前,我們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大家往往是從自己本部門、本領域進行研究,這顯然是不夠的,一定要有更廣的視角。
同時,還要注重其他法律規章與《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的銜接,進一步在社會實踐中落實好,讓整個衛生健康領域的制度體系化,最終服務于人民健康。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醫療衛生法制研究室主任、中國衛生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曹艷林:加強地方立法是重要一環
《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共10章110條,涉及體制、機制、制度共100多項,為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提供了基本法律遵循,為公民健康權益保障和健康中國建設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立法在充分吸取國際經驗的同時,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形成了一系列有中國特色的衛生健康法律制度。面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所確立的“加強傳染病監測預警,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聯防聯控、群防群控、源頭防控、綜合治理”等法律制度,經受了檢驗,顯示了法律制度的優越性和生命力,也為世界衛生健康綜合立法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樣板。
由于衛生健康立法的綜合性和復雜性,《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的很多規定是概括式、統籌式規定,對各級政府的衛生健康工作提出了要求。該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可以結合實際,制定本地方發展醫療衛生與健康事業的具體辦法。因此,地方衛生健康立法是實施該法的重要環節。
廣東省深圳市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深圳經濟特區健康條例》,北京市在推進中的健康促進立法,都采用了定量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這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定量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能更精準地定位立法問題,為衛生健康立法工作提供證據,讓數據說話,讓事實說話,為構建衛生健康法治的中國方案提供科學依據。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政法處處長葉小敏:法律對接要把握好四個關系
《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是衛生健康領域基礎性、綱領性、綜合性的法律,其很多創新和突破是非常有實踐意義的。比如,首次用法律的形式將醫療衛生機構定義為公共場所,將醫院安全上升為公共安全;明確提出健康是公民的基本權益,增加了健康促進章節;明確規定醫療衛生人員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這些重大調整為各地精準立法、嚴格執法提供了很多指導。
在《北京市醫院安全秩序管理規定》立法過程中,《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給予了強大的支撐。我們充分運用“將醫療機構定義為公共場所”這一規定,把建立預警聯動機制、在醫院設安檢設施等寫入了管理規定中?!侗本┦嗅t院安全秩序管理規定》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實施,目前全市共有279家醫院設了警務室,三甲醫院實現了全覆蓋,二級以上醫院達到了90.6%;全市共有262家醫院安裝了一鍵報警裝置,86家醫院配備了人臉識別系統。
同時,落實《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相關要求,我們加快修訂《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條例》,把“999”和“120”兩個呼叫系統納入統一調度,急救呼叫時間減少3分鐘;依法落實在公共場所配置AED(自動體外除顫器),目前地鐵、學校等重點公共場所AED配置實現全覆蓋。
如何對接《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筆者認為有四個關系要把握好。
要把握好“上下”的關系,關注上位法立法的進程,做好銜接,用足地方立法的空間。
要協調好“左右”的關系?,F有的一些法律法規在內容上是有交叉的,有關聯也有區別,需要合理區分,切分得當,既防止交叉,又避免遺漏。
要考慮整體和部分的關系。既要避免規范的事項太零碎,又不能太局限。
要統籌好近期與遠期的關系。短期通過小切口解決特定問題,長期則需要解決制度性的問題。
天津市衛生監督所所長張宏:為衛生監督工作指明方向
《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的實施,為衛生監督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指明了工作方向,解決了衛生監督單位在執法實踐中遇到的一些特殊問題。主要包括,一是給予衛生監督更為準確的定位,比如監督管理行為的適用;二是明確了四方責任,提出建立監管體系的要求;三是提出了多元化監管要求,為形成多部門執法協作創造了法定條件;四是提出了加強信息化建設的要求,為衛生監督信息化建設確定了法定依據;五是提出了逐級綜合監督督政的要求,提高部門履職盡責過程中的監督職責;六是將監督事項實施委托,作為實施衛生監督具體行為的法定條件。
那么,如何用好這部法律?兩年來,我們在監督實踐中實施了五大舉措。
在規范性文件方面,修訂了行政處罰自由裁量的基準標準,實現精準執法;建立約談制度,通過約談解決群眾對衛生監督不理解、不明白的問題,同時也能把違法行為遏制在萌芽中。
在推動行業自律方面,行業協會與相關單位簽訂承諾書、告知信等,實現行業內的自查自律;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協助衛生監督部門開展法制宣傳。
在落實機構自治方面,目前,“天津市醫療機構依法執業自查系統”已經上線,在自查的基礎上解決一些問題,自覺落實相關法律法規,創造更為良好的執法環境。
在加強社會監督方面,建立了多個系統,如醫療機構放射診療設備公示系統,通過掃二維碼,可以了解機構放射診療設備的合法性和運行狀況。
在創新執法方面,積極創新并運用非現場監督方法。例如在口腔門診部和診所的監督管理中,抓住重復使用口腔醫療器械這一風險度較高的問題,運用信息化手段實施遠程非現場監督,對天津市近千家口腔門診部和診所實施監督。
《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實施以來,我們僅在無證行醫的行政處罰案件中,罰沒總額就達到1241萬元,收到了非常好的執法效果。
對于《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適用的思考,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關于無證行醫的違法情形非常復雜,在不同的情況下,需要分別適用《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二,依據具體情形具體研判,在實施衛生行政處罰行為時,要按照法律的位階實施《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中相關規定。
重慶市衛生健康委法規處副處長程雪蓮:一些具體問題還有待解決
《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頒布兩年來,重慶市通過開展普法和執法活動,有力地推動了該法的落地。2021年,重慶市衛生健康綜合行政執法總隊開展涉及衛生健康相關專項行動13項,共立案查處違法案件2435件,罰款金額655.83萬元。其中,醫療類案件多數適用的是《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共213件。
在實踐中我們也面臨一些困惑。
關于醫療機構審批相關問題?!痘踞t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第三十八條關于醫療機構設置的相關規定基本上援引了《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結合放管服改革做了一些優化。但是一些具體問題還沒有找到好的解決辦法。
例如,知名醫療機構名稱被搶注、被濫用的問題?!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條、第一千零一十三條規定了法人的名稱權,第一千零一十四條規定了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干涉、盜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權或者名稱權,但是怎樣將《民法典》的精神落實到理論與實踐中,還需要認真思考。
再如,在社會辦醫的大背景下,成為醫學院校附屬醫院應當有哪些要求,需要哪些程序,還不夠明確;目前所有類型的診所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醫療領域“證照分離”改革措施的通知》全部實行備案,可是備案的文書與程序還沒有完善,對于在備案基礎上如何保障醫療安全,還需要明確一系列事中事后監管措施。
關于醫療機構分類管理問題?!痘踞t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第四十條對公立醫院與社會資本合作進行了規定,這可以說是劃了一條底線,對規范社會辦醫起到了非常明確的指導作用。但是僅有這一條規范還不夠,我們還需要結合《民法典》第一編總則中第三章法人的規定深入研究清楚以下問題:怎樣界定營利性醫療機構和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如何認定是合作,而不是合資;如何將民法主體的分類與十四類醫療機構類別有機銜接;是否允許醫療機構改變經營性質等。
關于醫療技術應用管理的規定?!痘踞t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第四十四條規定了醫療技術分類管理的基本要求,這是保障醫療安全所必須的。但是因為規定較為宏觀,實踐中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明確。例如,醫療機構審批,什么情形下需要核準至二級診療科目,什么情形下只需要核準到一級診療科目?一級診療科目與二級診療科目之間是什么關系?二級診療科目與限制類醫療技術之間又是什么關系?這些既是審批中的基本法律問題,也是與醫療安全息息相關的問題。
為了推動《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更好地實施,筆者建議:一要加強宣傳普及,建立獨具特色的衛生健康系統普法方式,形成衛生行業的法治文化;二要加強理論研究,以問題為導向深化相關認識,為衛生事業改革和發展提供更多的理論供給;三要加快衛生立法“立改廢釋”的力度,讓更多的改革舉措有法可依;四是完善更多配套制度,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充分利用立法留有的制度空間,大膽實踐,促進法律落地見效。
(本報記者 肖薇 整理)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