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崔芳
農村衛生健康服務存在哪些短板?4月26日,多位政協委員帶著有“泥土味兒”的所見所聞、感受思考參加全國政協“促進鄉村醫療衛生健康發展”雙周協商座談會,結合調研結果,就筑牢農民群眾健康“第一道防線”建言獻策。
機構:醫療服務陷入不同“尷尬”
“調研中我們了解到,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推進,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長足進步,‘有沒有’的問題已得到解決,現在面臨的是‘好不好’的問題。但從全國范圍看,鄉村醫療衛生發展還不均衡?!睍?,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蘇輝指出。
據統計,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共有鄉鎮衛生院3.58萬個、村衛生室60.8萬個。而2011年—2020年,中央財政支持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投資2560億元,其中用于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等基層機構的資金僅占13.2%。投入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村衛生健康服務能力的提高。
與此同時,隨著城鎮化和人口老齡化,農村“三變”也給鄉村醫療衛生資源帶來了新問題。全國政協委員、臺盟天津市委會主委劉朝霞說,一是人口結構之變,凸顯資源供給不優。鄉村人口總量趨減,“一老一小”比重增加,使得一般性醫療服務需求減少,“一老一小”適宜服務需求增加但未得到針對性調整、滿足。二是疾病譜之變,凸顯資源匹配不足。相對于過去農村衛生中感染性疾病占比大,抗感染治療的需求為主流,當前農村居民醫療服務需求日趨多元化,設備配置、??萍夹g、醫養結合等水平有待提高。三是機構發展之變,凸顯資源分布不均??h域內縣醫院診療量持續增加,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普遍不飽和。
委員們在調研中發現,在社會經濟較好、交通發達的地區,患者大量涌入縣級及以上醫院,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業務量萎縮,部分鄉鎮衛生院床位利用率僅為30%~40%。與此同時,偏遠山區、邊境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等人口密度低的區域,則面臨家底薄、服務能力不足等挑戰。
委員們據此建議,建立完善對鄉村衛生健康工作的穩定投入機制;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壓實地方政府投入責任;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明確鄉鎮衛生院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圍繞鄉村人口結構新變化,根據“一老一小”需求,開展村衛生室提質升級,方便群眾就醫。
人員:政策待遇要更有溫度接地氣
談起鄉鎮衛生院的難處,全國政協委員、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衛生院副院長資艷萍有切身體會。從20世紀90年代畢業后來到基諾山鄉工作到現在,幾十年間,她見證了這里的巨變:從過去看病只靠一個聽診器和一個壓舌板,到現在配備心電監測設備、B超、全自動生化儀、數字X線機等,鄉鎮衛生院完成了標準化建設,村衛生室做到全覆蓋;鄉親們“頭疼腦熱不出村、小病不出鄉”基本實現。
“我們衛生院現有80多人,服務46個村寨的15006名村民?!辟Y艷萍說,“基諾山村寨分散。從年頭到年尾,我們基本上每天都起早貪黑、走村串戶,村民們都說我們是最接地氣的隊伍?!?br />
資艷萍不怕辛苦奔波,最頭疼的是“人”的問題?!澳壳拔覀冃l生院核定編制數23名,聘用人員61人。公共衛生團隊有12人,其中11人是護師及護士,以初級職稱為主,缺乏中堅骨干?!辟Y艷萍表示,這樣的人才隊伍帶來了很多問題:一是由于公衛團隊中沒有臨床醫生,在下鄉為老年人體檢時,只能由護士完成所有檢查、問診,導致體檢報告質量不高;二是受編制所限,衛生院因業務需要只能外聘人員,聘用人員工資和“五險一金”占了全院業務收入的絕大部分。衛生院陷入了“編制不足只能外聘人員,業務收入用于外聘人員工資,業務發展和能力提升受限,引人留人難”的怪圈。
資艷萍面對的困惑和難題具有普遍性。當天,視頻參會的全國政協委員、山西省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山西省委會主委李青山也帶來一組數據:山西省每千農村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為0.83人(全國平均1.02人),全省鄉鎮衛生院缺編7209人,僅1/3的鄉鎮衛生院可以開展闌尾、疝氣手術和四肢骨折處置等基本醫療服務,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月均收入與同資歷的市、縣級醫療機構人員差距較大。
針對上述問題和建議,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吳宏耀回應,今后將督促地方把現有編制盤活用好,鼓勵“縣聘鄉用”“鄉聘村用”。
據了解,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明確規定,經住培合格,取得中級職稱后在貧困縣農村基層連續工作滿10年,可經考核認定直接取得副高職稱。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目前正在督辦各地對這一政策的落實情況,以保障基層醫務人員晉升渠道暢通。
農民:醫療保障仍然不夠精準
辦好鄉村衛生機構,建好人才隊伍,歸根結底還是為了更好滿足農民健康需求。不少委員指出,相關保障政策還不夠精準,與實際需求仍有錯位。
“比如,大病保險本應聚焦重大疾病,但統計顯示,50%的基金用于年均費用5萬元以下人群的補償?,F有保障體系對門診和基層保障不足,醫保資金持續‘向上流動’,衛生院占比持續下降,部分村衛生室未納入醫保定點機構。由于互聯網醫療尚未納入醫保支付范圍,部分農村居民因擔心費用負擔而難以享受等?!比珖f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原所長池慧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云南省委會主委楊曉紅也在調研中發現,“有醫生無藥品”的問題還限制著鄉鎮衛生院,部分常用藥品只在二級以上醫院提供并享受醫保報銷,與鄉村居民實際需求有差距。
國家醫療保障局局長胡靜林介紹,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是鄉村主要的三重保障。對于高負擔人群,該局正在調整政策,比如將大病保險劃分5萬元~10萬元、10萬元~15萬元等多個費用檔,費用越高報銷越多?!霸谌刂贫缺U虾?,困難群眾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總體上能報85%~90%。我們也發現一些大病重病患者醫保目錄外的支出負擔較重?!焙o林說。
委員們據此建議,改革大病保險低水平、廣覆蓋的“普惠式”做法,提高對必要支出的高額醫療費用段的補償水平,發揮“補充式”作用。擴展醫療救助制度“分類化”保障,根據農民收入水平和負擔能力,對低保人群、邊緣人群和因病返貧高風險人群實行差異化救助政策。引導社會慈善機構、商業醫療保險等力量聚焦農村居民醫療保障新需求,加強目錄外費用保障力度,進一步降低醫療負擔。
吳宏耀坦言,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后,個別地方醫保報銷比例下降過快,導致脫貧群眾參保率有所下降?!拔覀円^續督促地方落實對困難群體參保分類資助政策,防止因政策調整過快過急導致規模性返貧,進一步加大政策平穩過渡力度?!?br />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