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年多,汪道文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風眼中帶領大家火速成立“護心隊”時的情景,對團隊成員而言仍歷歷在目。
原本,年過60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內科學系主任、心血管內科主任汪道文并不在醫院最早確定的抗疫一線名單中。但他還是挺身而出,和大家站在一起,探索多??坡摵暇戎挝V匕Y患者的救治模式,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護心”,是汪道文從醫半生的使命。近十年,他帶領團隊,針對暴發性心肌炎,提出了全新的發病機制理論,制定了“以生命支持為依托的綜合救治方案”,將疾病死亡率從50%以上降至3.7%;在高血壓基因治療領域,他成功應用基因療法,使18只患高血壓的大白鼠好轉,在全世界高血壓治療基礎研究領域印刻上中國人的名字;他還率先在全國開展疾病的基因診斷和個體化診斷治療,為患者破解心血管疾病基因“密碼”。
通訊員 田娟
特約記者 蔡敏
探臨床路徑,成“住院三線”
“可能高達70%—80%的死亡與心肌損傷有關,排查所有新冠肺炎患者心肌肌鈣蛋白!”2020年1月,在新冠肺炎暴風眼之中,汪道文在心血管內科幾十年積累的經驗讓他敏銳地察覺到病毒對心臟攻擊的靶點。
問題找到了——約20%的患者存在心臟損傷,這意味著新冠病毒對心臟的損傷是影響患者病情輕重的主要因素之一。
汪道文果斷指出,要盡早為新冠肺炎患者實施早期心血管風險評估和干預治療,對有高血壓的患者使用血管緊張素系統抑制劑以保護心臟,必要時提前給予ECMO等生命支持,為患者生存爭取更多機會。
事實證明了他的判斷。2020年2月27日,醫生為患者老程成功撤除ECMO,連叫三聲“活過來了”!老程眼里泛著淚光。這一幕,成為成功救治新冠肺炎重癥患者的標志性瞬間。
“ECMO不是用來續命的,而是用來救命的?!毙呐K損傷的早期干預理念,是汪道文在暴發性心肌炎患者救治中總結的重要經驗。
汪道文說,在最優的呼吸機參數通氣下,老程當時的心肌肌鈣蛋白指數短期內仍然持續攀升,如果這時患者還有難以糾正的嚴重低氧血癥,就應該盡早啟動ECMO。一旦等到無計可施時再用ECMO來延續生命,就失去了治療意義。
很多疾病的治療有異曲同工之處,而新冠肺炎與暴發性心肌炎的治療正是如此。
暴發性心肌炎,這個全球公認的心血管疾病中最兇險的病癥,因多種病毒侵入人體心肌而引發,會導致嚴重的心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數據顯示,暴發性心肌炎病死率在50%以上。
湖北仙桃年僅19歲的女孩金星突然“感冒”,出現腹瀉、全身乏力癥狀。兩天后,病情急轉直下,出現高燒、胸悶、氣促等癥狀,當地醫院醫生緊急聯系汪道文。汪道文判斷:“極有可能是心肌炎,馬上轉同濟,一刻也不要耽誤!”
到了同濟醫院CCU(心內科重癥監護室)后,金星就出現了心室顫動,心跳驟停。經過團隊160多個小時的努力,終于把她從死神手里拽了回來。
然而,并不是每位患者都是幸運的。2015年5月,鄂東某縣一居民患感冒后,高燒、胸悶、氣促驟然來襲。經縣、市兩級醫院竭力救治仍無改善,當地醫生緊急聯系汪道文。然而,還未來得及轉院,患者已經猝然離去。
那些曾經驟然消逝的生命是汪道文心里揮之不去的傷痛。十幾歲的花季少年,年輕的二胎媽媽……
“他們還太年輕,我們一定要想辦法把暴發性心肌炎的高死亡率降下來?!蓖舻牢慕淌趲ьI團隊人員廢寢忘食,經常在監護病房一待就是幾天,對患者寸步不離,每小時觀察記錄患者尿量、用藥反應、身體數據……探尋有規律的臨床路徑,被同事稱為“住院三線”。
“要盡力讓所有患者的病痛止步在同濟醫院,讓99%以上的患者診斷清楚,讓疑難復雜和危重患者在同濟得到最合適和最好,但不是最貴的治療?!边@是汪道文一直秉承的信念。
經過近十年的理論探索和臨床實踐,汪道文帶領團隊人員以科學家的探究精神,大膽提出“過度免疫激活和炎癥風暴效應是導致暴發性心肌炎病人心肌嚴重受損”的新理論,制定了“以生命支持為依托的綜合救治方案”,并在北京協和醫院等大醫院心血管和重癥醫學科進行實踐,將暴發性心肌炎院內病死率從50%以上降至3.7%。
最重要的是,遵照這一方案的臨床實踐都證明了其有效性。
2021年1月,由汪道文主編的《暴發性心肌炎診斷與治療》學術專著正式出版,這也是國際心血管醫學疾病診斷治療中罕見的“中國指南”。
破疾病密碼,得“死磕”
1998年,41歲的汪道文學成歸國。當時,他什么行李都沒帶,卻一路緊緊護著個很大的泡沫箱,夫人則抱著剛剛一歲的孩子,輾轉了三個機場,才終于降落在祖國的土地上。而那個他“寶貝”了一路的箱子里,裝的都是向朋友們“化緣”來的實驗儀器、昂貴試劑。
他從國外帶回來的不僅是儀器和試劑,還有先進的技術。正是在這些技術的基礎上,他成功應用基因療法,治愈了18只患高血壓的大白鼠,在世界高血壓基因治療領域率先寫上了中國人的名字。
汪道文還帶回了科研的“國際標準”。為了做出符合國際標準的科研成果,當時還是博士生的林立醫生和王紅醫生,整整用了3年時間。他們在汪道文的帶領下,發現了心血管內皮細胞中一種編碼酶的基因表達水平升高的分子信號機制。
那段時間,汪道文團隊是楊汊湖宰牛場的老主顧。他們取回牛的主動脈,然后花3個小時將其分離,取出血管內皮細胞后培養3—4代,再將基因“種”入,待到收獲可以用于實驗的細胞,要整整耗時3個星期。
因為宰牛場衛生條件不佳,有時培養的細胞被細菌污染,只能前功盡棄。僅這一個課題,他們便做了上百次實驗。
3年心血,最終凝結為汪道文團隊一篇49頁的論文,在國外權威學術平臺上發表后,引起廣泛注意。汪道文自豪地說:“將來人們很可能以這個理論為基礎,制出一種有效對抗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的藥物?!?br />
對汪道文來說,所有的研究最初就來自臨床,最終也將回到臨床。
冠心病支架植入后需要雙聯抗血小板治療(通常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而西方研究發現一部分人由于基因變異而呈現出對氯吡格雷的抵抗,需要改用替格瑞洛,但相應的治療費用越來越高。
這個研究結果是否適合中國人呢?汪道文心生疑問,沒有盲從。他基于5000多例、多中心的中國人自己的研究終于證明,我國情況與國外千差萬別,從而也改變了臨床實踐。
43歲的小峰和39歲的小陵曾發生過多次不明原因的暈厥。在診斷中,汪道文得知二人是舅甥關系,且家族中已有6位猝死。汪道文收集了整個家族4代40多人的信息及樣本,通過基因診斷篩查,發現15人患肥厚型心肌病,所有患者都攜帶同一個致病基因突變。
這次檢測,還對3個年幼尚未發病的兒童做出了提前預判。雖然無法逆轉結果,但給了醫生提前干預的機會。
汪道文介紹:“心肌病和遺傳性致死性心律失常已證實和遺傳相關,基因檢查是發現和干預的重要途徑?!?020年,同濟醫院新確認3個心臟猝死基因,這些基因從發現到被公認花了整整10年,其背后,是在汪道文的帶領下,50多人的團隊前后花了近20年收集的大量樣本。
2020年12月,汪道文團隊又通過回顧性研究,發現胰島素治療與患有2型糖尿病的新冠疾病患者高死亡率密切相關,應謹慎對感染新冠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治療。這一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上。
面對疾病,要有“死磕”的精神。汪道文說,只有醫者一步步求索、探尋,一次次向“不可能”挑戰,才會讓更多的人受益。
他常鼓勵年輕醫師,以醫學科學家為終身奮斗目標,勇于創新、攻克壁壘,在工作和研究中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敢于批判和質疑,找到適合國人的疾病診治方法,創造適合中國人自己的指南、藥物、器械。
“從最基層做起,要快”
“我們必須與時間賽跑,更多生命才有希望!”
汪道文說,對冠心病患者而言,黃金搶救時間只有幾十分鐘。但各級醫療資源分布不均,意味著許多高?;颊邿o法得到有效的救治。設法推動醫療資源上下對接,開放共享,其背后是醫者對每一個生命的尊重。
汪道文心里總是放不下患者,2013年,在他的建議下,同濟醫院心內科建立了“胸痛中心”微信群,短短數年,吸納了500余名醫生加入,涵蓋省內幾十個縣市的心內科、急診科,發布信息、轉診患者、遠程交流救治方案,平均每天讓3—5名患者獲救。
然而,汪道文還是覺得切中要害“太慢”。因為心血管病發病急、診斷復雜、危重患者多,基層患者發病,到轉運至同濟醫院,至少也要1個小時以上。他要求,將優質醫療資源前移,指導患者搶救的全過程。
于是,同濟醫院心內科有了一項鐵律,必須有一位專職醫生保持24小時在線,所有轉診患者必須接收。汪道文以身作則,除了睡覺的6個小時,其他時間均待在病房。只要是救命群里有消息,只要在線,他總能神速回復。
2019年7月,國內首個“5G醫聯體網”落地湖北,同濟醫院心內科通過5G技術,成功完成醫聯體內遠程協同介入手術。汪道文還帶領團隊在全國率先通過中國胸痛中心認證,并與45家基層醫院簽訂胸痛中心幫扶協議,通過胸痛中心聯絡群,做好“生命安全的保障”。
“我曾是一名赤腳醫生,知道農村的一些地方真是‘缺醫少藥’?!笨吹教嘣谏酪痪€掙扎的患者,汪道文除了痛心,更多的是想突破、改變:“逃避解決不了問題,唯有堅持,從最基層做起?!?br />
周末分赴各市州義診,已成為汪道文團隊的常態。同事都笑說:“汪主任很‘摳門’,出差總是拼標間?!倍澥∠聛淼拿恳环皱X,他全部用在科研上,用在患者身上。
2015年起,汪道文帶領心內科團隊,以高血壓、暴發性心肌炎等心血管重大疑難危重疾病基礎和臨床科研為紐帶,建立起涵蓋湖北及周邊100多家醫療機構的“心血管??漆t聯體”。
通過基層醫生臨床培訓、高血壓大數據管理跟蹤、鄉村(社區)入戶篩查等形式,帶動基層心血管醫護人員提升認知、干預治療、預防疾病。如今,他們的足跡已遍布全省17個市州。
2018年3月,同濟醫院心血管內科開啟高血壓防治項目,走遍大冶市29個鄉村和紅安縣19個鄉村,對6694位居民進行血壓篩查,并建立了高血壓慢病大數據管理跟蹤平臺。
2018年5月—2021年9月,在大冶29個村試點,對2006名高血壓患者實行點對點干預,經過3年的跟蹤管理,血壓控制達標率由最初的29.7%提升至88.16%……
汪道文說:“患者將生命交給你,這是莫大的信任。我們要用責任回報這份信任。面對可貴生命,唯有全身心付出,用行動踐行諾言,這是醫療的溫度和價值所在?!?br />
(文中所有患者姓名皆為化名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供圖)
人物小傳
汪道文,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任中國老年醫學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副會長、湖北省醫學會內科分會主任委員,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等。
先后主持國家級課題數十項,發表SCI論文230余篇,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7項。
先后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2020年榮獲“中國好醫生‘抗疫特別人物’”等榮譽稱號。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